醫學人文教育 欲蓋彌彰(廖偉翔)

攝影:盧敬文

新學年開始,醫學生的課程設計就強調「醫學人文」的重要性;與其說這會讓準醫師們更有醫學人文素養,不如說這更是墜入此地無銀三百兩的窘境——正因醫學人文失落、斷裂,才需要在課程上反覆強調。

首先,當前的醫學人文教育,陷入課程與現實斷裂的困境。成大醫學院的林秀娟教授曾為文:「我不否認許多年輕優秀的學生習醫的動機確實是為要幫助病人,但是醫 療早就不是知識份子菁英階級的慈善義行而已,現代醫療已走向企業化、服務業化的趨勢,現在的年輕醫師和醫事人員比我當年面對的是更疏離的社會、更競爭的挑 戰。泛道德的帽子,只會令這些優秀的年輕人更加感到難以承受的重。」這確實點明了問題之所在。

醫事勞動條件苛

其實大多數人都很難效法足堪楷模的前輩們那樣犧牲奉獻,只是在現實夾縫中求生喘息。當前的醫學人文教育,鮮少告訴我們,如何在醫事勞動條件嚴苛、醫病關係緊 張、醫療刑責尚未修改、評鑑要求繁雜等現實情況下,年輕一代的醫師該如何實踐醫學人文?或許正因這樣的斷裂,提及醫學人文,醫師或醫學生的反應常是表面認 同,內心嗤之以鼻。

再者,在凡事講求成本效益的時代,從前認為難以量化的教育成果,也被納入考評中。然而有研究指出,醫學人文教育「成效」的考評結果很可能不如預期;如果真是這樣,有需要(評鑑或採訪)時才被提出來討論的醫學人文,更是岌岌可危。

最後,若醫學人文教育能彌補目前失落和斷裂的環節,加上諸多醫療改革的同時推進,或許才能使醫學人文有萌芽成長的空間,而不是抽穗後長成空包稻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