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要一個甚麼樣的未來?(黃致翰)



政府說,透過自由經濟區發展國際醫療,加上兩岸服務貿易協定開放雙方到對岸去開醫院賺錢,可以發揮各國的「競爭優勢」(比較利益),讓大家都賺到更多的錢。所以自由經濟好、國際醫療好、兩岸服貿好。

但同一時間,政府官員又告訴我們,「陸資來台不是為了營利」。不是來營利,那是來做甚麼?做慈善?搞統戰?

無論是不是真的能達到效果,但總之政府不斷宣傳的簽訂服貿的「利大於弊」,就在於賺錢。別的方面不談,如果我們真的把某些醫療照護搞成可以賺大錢,在台灣這個醫療體系「五大皆空」的國家,會發生甚麼事?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Krugman所編的經濟學課本提到,《紐約時報》2007年報導「美國農場獸醫(獸醫界的五大科)嚴重缺乏,因為都跑去看當寵物獸醫(獸醫界的醫美),賺有錢人的錢了」。

有人(特別是醫生)很喜歡用牛肉麵來比喻醫療,但牛肉麵的分配可以單單透過純粹的市場機制來達成,醫療照護卻不行。為什麼?

因為,全世界幾乎所有的開發中或已開發國家,都認為醫療照護屬於基本人權。我們的社會可以容許有人吃不到牛肉麵,卻不能容許任何一個人得不到最基本的醫療照護。而這樣一個純粹市場機制所達不到的標準,這就是政府該負的責任。

但當今的台灣政府,對於醫療「五大皆空」的問題,偏鄉醫療資源落後的問題,醫護人員勞動人權的問題,健保永續經營的問題,處理起來卻是每一題都不及格。

在這樣的條件下,若進一步開放醫療市場,根據經濟學的原理,就有可能像美國獸醫一樣,遵循自由市場分配資源的原則--付錢越多的越是大爺,造成真正救命的醫療資源被排擠,弱勢族群的醫療權被進一步剝奪。

其實,我們的政府從來就不掩飾他們不在乎弱勢族群醫療權的心態。在第三場的服貿公聽會中,國民黨陳超明委員說:「你們醫療機構的觀點相當錯誤,大家以為醫生是救人的事業,其實,醫師賺錢賺的比別人都還多,為何沒想過將台灣的醫療與大學及醫療學院連結成為一個產業,不再把它當成救人的事業,既然你們有這麼好的技術條件,為什麼不擴充我們的醫學院,對人才再做訓練,使醫療成為台灣的特殊產業?」

你想要一個什麼樣的未來?

(國立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政策暨法律分析領域碩士生)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