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X自經區]慢食運動看自經區國際醫療(余尚儒)




慢食運動發起人卡爾洛·佩特里尼 (Carlo Petrini)在著作 慢食新世界起頭對「直線思考」批判,他說:「把科技捧到最高新思維,否定並隱藏了世界原本應該複雜且彼此依賴的特性,這種錯誤的價值觀,讓我們對每件事情都做直線分析,卻不知道現實上是不可行的。

 

最近比較有趣的事情都和「直線思考」有關。以下三個問題:

 

1. 餿水油風暴,網路上有人問,自家榨的油就比較安全。

2. 當醫生時常遇到病人或親朋問,生甚麼病只要吃甚麼才會好。

3. 遇到臨終病人家屬拜託醫生可以給病人輸血、打營養針,讓時間拖長一點。

 

這三個問題,其實都有共通點,簡單化約下的「直線思考」。自家榨的油如果烹調方式不對,一樣不安全。面對問題,缺乏複雜,系統的分析,以及有批判的歷史觀思考所致。甚至醫生也會如此,XXX問題都是健保的原故,甚至問題化約給楊志良前署長。
 
 

食安問題,油品問題不斷,自然有人跳出來,說要好好做認證監督。但如果把認證當處方來開,那正是採取「直線思考」的做法。消費者只要去買「有認證」的食品,或「有認證比較貴」的食品,問題就解決了。因此,我們只要「強化」認證的查核,用更好的科技檢驗,就可以解決問題。典型線性思考,忽略食品工業的威力,政商上下交相賊,台灣人從小訓練做評鑑的考試功夫。候選人和選民也都喜歡「直線思考」的要求和回應(這樣容易互相取暖)。

 

同樣錯誤的概念。

 

慢食運動(slow food movement)源自1986年義大利,以宣揚美食的味覺教育重要性,支持物種多樣性的生態美食主義(eco-gastronomism)。將消費者和生產結連結,各地生產者(農夫),提出共同生產者概念。 地產地食 (mangiare locales)概念對抗全球化資本主義。台灣導入國際醫療(實為觀光醫療), 根基於對醫療消費主義全球化的思維。在醫療崩壞年代,這股風潮透過鼓吹自經區,發展國際醫療的論述在島內蔓延。其論述也不外乎,避免人才流失,增加收入救健保。政府做法上,無論實體「國際健康產業園區」,或是虛擬的「前店後廠」讓貴賓來short stay。甚至空泛的宣稱開放可以帶動醫療相關產業。卻忽略開放帶來對「公共醫療」的衝擊和「醫療本質」的重傷害,這些傷害可不一定是可以量化數字,殺傷力也不是一時兩刻便會浮出。

 

隱藏了「醫療服務」原本應該複雜且彼此依賴的特性,「直線思考」的做法解決醫療崩害問題,同樣是錯誤的概念。

除此之外,國際醫療可以有甚麼想像?

 


若把「醫療服務」比喻成一道佳餚,聰明的人是維持品質卻誘以低價,吸引外地人來吃完就走;還是開間料理教室,好好教外地學生菜怎麼煮才好吃,甚至好心派廚師去對方家,學習思考在地料理麼煮好吃?讓對方熟悉彼此食譜,甚至用你的調味料下廚,建立夥伴關係。如此長久的關係,或許調味料(醫藥器材)可以源源不絕的輸出,恐怕對整體經濟幫助更大。相對於觀光醫療追求的醫療代工,卻可能破壞公共醫療體系,遭遇社會價值反彈。
 
 

相對於觀光醫療追求的醫療代工,卻可能破壞公共醫療體系,摧毀社會對醫療道德價值。

對於國際醫療粗糙論述,我們需要更多 慢食 的想像!
 

 
 
 
 

http://edibleschoolyard.org/node/17404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