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山的美麗與哀愁(蔡惠婷)


        還記得剛成為藥師的某次聚餐,年輕氣盛的我跟死黨說第一份工作要找在花蓮或是台東的醫院,還討論著要怎麼建置物流網,將醫療物資送進當地給需要的人們,現在回想當時的對話,句句皆透露出稚氣的想法,說長但也不短的兩年之後,隨著繼續深造做研究以及與醫護前輩們接觸之後,雖然在花東當藥師的目標仍是過往一句誇口,但慢慢瞭解到後山缺乏的不只是醫療物資,還有醫療人力,社會的注意與關懷更是。

        醫療可以展現的面向很多,其中一種便是義診,透過無償的奉獻來造福人群,但是歷經這次301梯的花東義診之後,我發現是乾涸的自己被「奉獻與造福」,讓無數的當地居民給無償拯救。

        當車隊一輛輛緊挨著行駛在海岸山脈與太平洋夾出的蜿蜒山路上,時而映入眼簾的是一捲捲的白色海波浪,或是層層巒疊的綠茵稜線,我們就這樣一起一伏,深入分處於花蓮縣的「山里」、「崙天」以及台東縣「壢坵」、「新化」、「台阪」、「尚德」、「南溪」這些地區的原住民部落去進行義診。從第一站看著深邃大眼微翹睫毛的賽德克族小朋友接受口腔衛教檢查,到布農族中風中年男子接受針灸進行推拿復健,到頂著星空夜診排灣族受風寒感冒的婆婆、熱情加菜的居民們,到舉家遷移在此定居遭遇到難治癒的膀胱過動症河洛人,到最後一站的多重用藥與憂鬱症纏身而落淚的爺爺。當結束看診的居民們走向我領取藥品時,幾句的交談讓我的心中點滴不少,點出的是推行多年的IDS整合醫療計畫[1]仍有極限,對於突如其來急重症的居民仍是束手無策,為了一場病仍是需要驅車下山前往大醫院等待治療,或是當距離遠、社經情況不佳、行動不便、沒有家人陪伴時,看著他們覺得被社會遺忘而潸然落下的淚,也在我心中累積出一份不捨的情感,從眼眶滿溢而出。


        曾經豪邁地奔馳於山林間的年輕世代原住民,不該因為平地的資源分配優勢而被迫下來接受束縛,現今坐臥在家中休養的老一輩長者,不應該因為種種資源觸及不著的不公平而帶著遺憾老去,也許我無法提供其他非醫療的內容,但是藉由路竹會的國內定期義診,讓我得以回歸原始,給予需要的人適當的藥品資訊以及衛教,與路竹會的夥伴們一起善盡該有的醫療義務。

        如果佛說五百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那我願意用一千次的苦讀來換取治癒他們的機會。謝謝大家,期待未來再相見。


(作者為陽明大學公共衛生所政策與法律領域研究生,藥師)


[1]編註:IDS(integrated delivery system)計畫全名為「全民健康保險山地離島地區醫療給付效益提昇計畫」,為解決健保開辦後飽受批評的山地離島地區居民「有保險無醫療」的不公平情形,最早於民國88年開始實施。於最近一次於民國10211月修正公告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