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誰需要瘦肉精?(傅恩過)

圖:中央社

到底是誰需要瘦肉精?
◎傅恩過

「美國牛」又再度成為焦點!不過先前擴大開放與否的關鍵,在如何定義狂牛症的風險,如今則是我們怎麼看瘦肉精的風險。相隔不遠的爭議中,「科學」同時扮演贊成與反對的角色,也凸顯出所謂的民主國家,無論是美國或台灣,「利益」的考量,向來不科學。

真應該感謝美國牛,不少的民眾透過爭議,認識了「培林」,也就是萊克多巴胺的商品名,一種瘦肉精,用於飼料添加的動物用藥,美國等實際使用的瘦肉精。也更進一步了解,雖然我國禁用瘦肉精,但進口的美國牛肉,約有25在海關抽驗時,檢出培林被退回,部分「僥倖」進入市場,也早已被吃下肚。

如果單純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學界「現有」的研究證據,不足以達成共識。所謂的共識是什麼?就像安殺番、二氯松等農藥,研究證明其毒性嚴重殘害人體、環境,而遭各國禁用。

看看萊克多巴胺,唯一的「人體實驗」,是在當初設計為氣喘用藥時,且僅有6人參與實驗,據藥廠宣稱,是由於藥效不佳而無法上市,也就是說無法走入更大規模的臨床實驗,我們沒有足夠的證據了解,長期用藥,對人體到底會有什麼「長期」的影響。

從動物毒性實驗來看,學界討論陷入兩極的爭議,詳細內容不需在此多述,但在種種爭議下,要不要、該不該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的美國牛進口?其實分為「反對」與「不反對」兩派。

為什麼要強調「不反對」?因為單純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如果沒有共識、沒有足夠的支持,證實萊克多巴胺對人體無害,保守原則就是再研究,不是嗎?

舉例來說某些藥品,對病患來說,延續生命、治療疾病的效用,大於其副作用,在效益評估下,因為「必要性」,姑且允許核准用藥。我們也看到,當某些藥品上市多年,臨床證據顯示對人體不良影響大,即便藥效好,仍有臨床醫師支持用藥,藥物管理當局還是令其下架,就像近年被迫下市的減肥藥物諾美婷、糖尿病藥物梵蒂雅。但瘦肉精並不是「必要性」用藥,在無法明確回應是否對人體無害的質疑下,又何必形成決定性的政策?尤其「僅能表示沒有足夠的證據,證實萊克多巴胺對人體有害」,這類支持進口美國牛的論述,難以取信多數民眾。

美國牛爭議,也凸顯台灣兩黨獨大的荒謬,當民進黨執政時,國民黨反對美國牛擴大進口,反之國民黨執政,民進黨又變成堅決的美國牛反對派。當我們政治決策在科學專業、民主素養上有重大瑕疵時,也難奢望人民的最大利益,健康及安全,是獲保障的。

無論兩方政治代表承不承認,台灣政府對美國妥協的理由,是政治及經濟利益的交換。暫且不論台灣是否可從美國獲得真正的利益,對兩國、或全世界的畜牧業環境、人體健康,這個妥協,絕對是倒退的。

美國等國的大型畜牧產業,使用瘦肉精以增加生產、減少成本。不過在經濟性動物的飼養過程中,集約式、大型化的畜牧產業,已暴露許多風險,包括動物容易生病、肉品中抗生素等藥品殘留過量,動物間的傳染病易失控、引發更大規模的傳染病;飼養環境的污染、藥物積累難以控管;不人道的飼養、屠宰,不僅侵害動物權,也可能危及人體健康。

愈來愈多已開發、開發中國家,必須解決國民肥胖造成的疾病、醫藥負擔,政府基於醫衛研究,不建議民眾繼續攝取過量的動物性蛋白質,那我們還需要更低廉、更多來源的肉品?

從飲食健康的角度來看,探討是否進口瘦肉精肉品、肉品的瘦肉精殘餘量標準,反而是其次!尤其是歐洲等不少以肉品為重要飲食來源的國家,可以禁用瘦肉精,美國畜牧業也並非全然使用瘦肉精,是否可以回過頭探討,到底是「誰」需要瘦肉精?更進一步評估,畜牧產業還該不該使用瘦肉精?

作者為公醫時代成員、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原文同時刊載於台灣立報: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16203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