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環境問題分析:麥寮六輕的空氣污染(盧敬文)



本文依據筆者於清大社會所「與六輕為鄰-雲林麥寮聚落型態與產業變遷訪調團隊」田野工作的基礎,並於修習「環境人類學」課程時,增補改寫而成。

麥寮人看空氣污染

台塑六輕廠區內,根據公共電視「我們的島」(2010)報導,有66家工廠,392支煙囪,169萬個元件。一方面讓人讚嘆六輕內部工業技術的複雜與精妙;但另一方面,高度複雜的管線及佔據了麥寮天際線的所有煙囪,卻也是麥寮人心中揮之不去的污染陰影。在2010年六輕兩場大火之後,空氣污染的概念,呈現在大火所造成的高聳的濃濃黑煙上。那是具體可見的空氣污染,而且用落塵來表現在對於養殖漁業的危害上,因為許多麥寮鄉民養殖的文蛤、魚、鴨都恰巧在大火發生之後紛紛暴斃。

六輕的廢氣似乎從不可見的污染,現身在靠海的後安、三盛、海豐等村,春夏常常瀰漫的臭酸味,而且在大火後轉變為黑煙與落塵進入麥寮人的生活。但是六輕造成的空氣污染是什麼?污染物的內容是什麼?對健康有什麼樣的危害?對環境、及動植物有什麼影響?其實大多的麥寮人並不確切瞭解,到底六輕帶來了哪些空污的物質。許多麥寮鄉民都指出,他們並不瞭解六輕污染具體影響的程度,以及傳達出對於六輕污染的默許與無可奈何。如六輕包商L說:

那你說工業區來我們這邊怎麼可能沒有傷害,工業區來怎麼會沒有影響,是說它的影響的程度。其實說如果它們要做什麼我們怎麼會知道,對不對?[1]

圖一:六輕廠區內有392根煙囪。麥寮人知道哪根煙囪排放什麼嗎?

鄉民代表C認為:「空氣的污染、空氣品質對我們人體的健康問題我們不知道會不會毒死啊[2]。村長H則說:「煙囪那麼大,都吐煙,應該會影響到空氣的品質」。[3]鄉民代表W也提到:

他們工廠的排出來的空氣都是無色無味無臭,你們是看不出來的,一般人哪有辦法去分辨出,很多單位也說沒有污染啊,說得很好聽。[4]

不過在麥寮人的生活經驗中,其實還是有辦法指認出哪些空氣的污染可能是源自六輕的。這些居民通常都會指出一種臭臭、酸酸的氣味,聞到會令人噁心、嘔吐;而居民面對這樣的惡臭時,通常都會以緊閉門窗、戴口罩、開冷氣來因應。本身為三盛村人的鄉代H2,提到小時候的經驗來對照,明確的指出了在六輕來了之後,麥寮的空氣真的被污染了:

我們小時候的記憶啦,我們夏天是可以把窗戶打開,吹吹涼風很舒服的那種狀況,現在像我住在這邊,基本上夏天的話都是要緊閉門窗。……因為台塑很臭嘛,那個臭酸味,變成現在大家都要關在家裡面吹冷氣。[5]


但主觀上感覺的臭酸味,也有可能會因個人的敏感程度而變化;或因居住位置距離六輕的遠近、風向位置等,而有所不同。麥寮高中老師W2說:「可能我比較習慣,覺得還好啦,有些酸酸的味道是那個氣,可是我不知道啊,我是感覺不出來,可是有些人會有那種感覺」。[6]

空氣污染物的內涵

結果,到底有多少麥寮人真的知道六輕的空氣污染,在污染什麼嗎?而空氣污染的內涵,其實也不斷地在擴充。從最基本的SOx(SO2、SO3等硫氧化物),NOx(NO、NO2等氮氧化物),及SP(Suspended Particulates,懸浮微粒)這三類的空氣污染物;再到六輕石化工業廠特有的VOCs(揮發性有機化合物),還有最新加入管制的PM2.5。

有關傳統上空氣污染關注的SOx和NOx,在雲林縣環保局委託台大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詹長權教授進行的研究計畫中,有說明到六輕方圓十公里內,包含麥寮、台西這兩鄉的污染狀況:

距離六輕工業區10公里區域內的二氧化硫(SO2)與氮氧化物(NONO2NOx)在受六輕影響之風向且風速大於3 m/s時,其濃度會顯著的增加。……距離六輕10公里內的大氣環境中二氧化硫的小時濃度已達有害健康的程度。(詹長權 2012: 199

文中所指距離六輕工業區10公里以內的區域即為麥寮、台西兩鄉。可以看到顯著的污染是否發生,則必須仰賴當時的氣象資料來預估,當時的風速不能低於每秒三公尺,否則污染物就不會顯著影響到麥寮鄉境內。許多報導人常指出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也就是離六輕的煙囪越近,其實越不容易接受到六輕的污染。因為只要有風,不論是東北季風、還是西南季風,都能夠把污染物吹向其他鄉鎮,而非積聚在麥寮。其實這也印證了,風速如果夠大,污染物擴散的程度也愈好。

而居民會聞到所謂的「臭酸味」、「醋酸味」,就是因為SOx的污染所造成。由於硫氧化物(SOx)在碰到空氣中的水蒸氣時,就可能溶於水形成亞硫酸鹽(SO32-)及硫酸鹽(SO42-),對眼睛有刺激性,如果吸入過多對於呼吸道會造成傷害,也可能造成鼻咽癌的發生。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部份,則是包含許多石化工業才會有的污染物,例如乙烯、丙烯、1,3-丁二烯、丙烯、氯乙烯、1,2-二氯乙烷與苯。部份有機物,例如氯乙烯、苯與1,3-丁二烯對於居民的致癌風險也都有提昇,而乙烯也會影響農作物生長狀況。

而為什麼VOCs會有很多爭議的原因是,六輕與環保單位對於燃燒塔(flare)的監測與排放預估認知不同。六輕管理部涉外組的T專員,就不同意將燃燒塔的廢氣納入環評:「像是燃燒塔,裝偵測器那要怎麼偵測,溫度這麼高,燃燒塔不是天天在燒,只是跳機故障排出去才把他燒掉。瞬間而已[7]但是環保署在審查六輕4.7期擴廠的環評中,要求將燃燒塔的VOCs排放納入預估總量,引起台塑的不滿與申訴(朱淑娟 2013a)。因為有環保團體質疑六輕濫用燃燒塔排放未納入總量管制的有毒廢氣(自由時報 2013)。像是今年(2013)七月時,六輕裡的「台塑石化股份有限公司麥寮二廠烯烴一廠(OL1))」就又有一次燃燒塔冒火竄煙,連四十公里外都看得到,即便第一時間環保局監測空氣沒有異常,但不時的「跳車」[8]讓麥寮人在生理、心理上都處於心驚膽戰的狀態(蘋果日報 2013a)。而六輕安衛環中心的工程師C2,則就專業上做出解釋,他也不否認燃燒塔的設計缺乏處理效率的監測。

其實燃燒塔是一個安全的裝置,你如果沒有燃燒塔,你製程一旦緊急事故,你那些高壓氣體你要去處理,那你沒有去處理,有可能會爆炸或更大的危害,所以安全上的考量,我們都會送到燃燒塔。

那燃燒塔比較引人詬病的是,他比較沒有處理效率的他都是依原廠設計,可以達到98%以上,那是就好像我們瓦斯爐一樣,你沒有一個像我們煙囪,有一些高溫氧化器在這爐內燒完,然後我排煙囪,煙囪後端我就有一個分析室,看他的處理效率好不好。[9]

但他也抱怨政府自己在管制上,只想要掌握訊息,其實也不知道管制目的為何。這種消極的態度,也可以從上述政府對於VOCs的管制,都像是受到環保團體要求,才「不情不願」增加的看出來。

所以說政府都會有一些管制在啦,那管制目的,他只是要掌握訊息而已,甚至說更嚴謹你要分析啊,那這個部份業者一定會遵循,不遵循的話就會被開罰單。[10]

而台塑相關企業內部,其實也有空污排放數據申報不實的案例,例如2011年桃園華亞氣電共生廠偽造數據[11],及2013年南亞塑膠樹林廠短繳空污費(蘋果日報 2013b)。因此在類似的空污物的排放預估量與後續監測都是相當重要的環節。

PM2.5(細懸浮微粒)

而近來最轟動的就是PM2.5的管制了,在商業週刊2010年的報導〈八輕廠,2天將奪1條人命〉中,引述了中興大學環工系莊秉潔教授對於六輕的PM2.5研究資料,因而引發了台塑後來對莊教授提告的事件[12]。而PM2.5作為新近納入管制的空氣污染物,它是其他傳統空污物經過光化學反應,形成的微小懸浮顆粒。由於其顆粒小到能進到肺泡中,對於人的肺病、心血管疾病影響都很大。後來由於彰化縣醫界聯盟等團體持續推動,也促成環保署在2012年將PM2.5納入管制項目。



圖二[13]:莊秉潔教授針對六輕排放PM2.5做健康風險研究,遭台塑提告。

空氣污染的監測

那在當地,這麼多的污染物要如何讓其現身呢?就要靠空污監測站了,而環保署在麥寮、台西的監測站有:1. 豐安國小2. 麥寮國小海豐分校3. 台西鄉立圖書館4. 台西民宅的監測站5. 台西鄉立幼兒園等五處。[14]本文以豐安國小來做簡介。由於豐安國小位在後安村,鄰近六輕東方不到二公里,距離相當近。而且在2000年的時候,有發生過嚴重的空氣污染,和學生戴口罩上課的狀況,所以豐安國小是一個重點的空污指標學校。有趣的是,當環保署來設立空污測站時,台塑也可能會在同樣的地點設置測站,所以豐安國小裡面,就有兩個不同的空污監測站。而依據豐安國小老師L指出,縣環保局大多是請外包廠商來做現場檢測。



圖三:台塑六輕設置於後安村豐安國小內的測站。

但是就算有測站,也不能保證真的可以監控空氣污染。因為大多數的時間,即使縣政府環保局有監測,監控數據也不會給在地學校師生知道。老師L提到:

我有時候跟他們提說,你們來學校做這個監測,應該也要把一些數據給學校,不然學校好像說,好像你跟我做健康檢查,那健康檢查結果你知道,但我不知道,那有什麼用?……我跟他提,我有時候拿,有時候沒有拿給我們,大部分「好像」(台語)拿不了幾次吧,拿兩三次東西給我們看而已。[15]

又或者說,台塑六輕在豐安國小司令台旁設置的監測站,可能數值不確實,以及數值出現超標的情況時,台塑就會解釋為是設備故障。鄉民代表W3也認為縣政府環保局,委外的空污監測作業裡面「問題很多」。[16]而且中央因為不敢得罪大企業,因此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老師L則提到跟台塑互動的情形:

他們所有的監測的數值都,他們都送往他們自己單位,然後學校這邊也不了解他們做這些到底怎麼樣?沒有,幾乎沒有數據給學校,偶而,我跟他們complain,說你把那個數據給我看一看,就是no datano data

有一次那個二氧化硫那個超出,那個濃度超出異常很高,啊他來跟我們講說那是機器壞掉了。那我說超出的時候你說機器壞掉了,然後低於標準時,你說你們機器正常……我說那你測這個,好像那是花了六百萬吧,測這個做什麼?沒用啊。你們數值自己監測,然後如果正常的時候,低於標準值就全部都正常,高於標準值說機器壞掉。[17]

而六輕自己廠區內部的監測狀況呢?涉外組T專員對於排煙通道的監測提出說以下說法:

在排煙管道裡面……那我們上面裝有偵測器,把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多少,我們直接,有一個上面偵測器傳輸到我們這邊有中控中心,我們中控中心出來,除了二十四小時都有人在那邊管控以外。我們資料會即時傳到環保單位去。[18]

但是在台塑控告莊秉潔教授的民事審理過程,在2012年2月1日的第六次程序庭中,台塑卻明確的說「並沒有個別管道的檢測資料」(朱淑娟2013b)。這樣的說法,與T專員互相矛盾;如果真如T專員所說,在排煙管道內都裝設有偵測器的話,那怎麼在法庭上又說沒有「個別管道的檢測資料」呢?

而在廠區內第一線工作的包商工人的感受又是如何?一家六輕的檢驗包商的技師指出,在六輕廠區裡面會聞到各種味道,戴口罩也沒用,且沒有季節性差異。而且在廠區內的工安課程中,也耳聞很多四十歲就得癌症的工人,且以肺腺癌較多。

具象化的空污監測可能造成的影響

2012PM2.5開始被環保署納入管制後,空氣污染的監測數據有愈來愈深入人們生活中的趨勢。自從環保署開始在網路上公佈PM2.5的監測數據之後,[19]這些原本不是監測項目的空氣污染物,開始走入人們的生活中,人們開始意識到這些以往不存在的污染物,其實正24小時的存在在我們生活環境的四周。

圖四:PM2.5在報導中出現的頻率。

從新聞報導的則數來看,我利用關鍵字「細懸浮微粒」搜尋「聯合知識庫全文報紙資料庫」進行統計,2009年之前只有五篇、2010年有一篇、2011年有16篇、201246日管制上路之前有18篇,之後有13篇,共31篇。2013年有26篇,今年至1月23日止就有17篇(見圖四)。

2011422日國光石化案被總統馬英九宣佈停建。以此一重大的石化工業投資案來作為關鍵點,考察PM2.5在平面媒體中出現的頻率,我可以發現在2011年之後有關PM2.5的報導才開始增加,而2012年的報導則數就達到了31篇。2012年為國光石化案停建後的第一年,而在對PM2.5的管制開始的46日的前後,出現的報導則數並沒有顯著的差別,在管制開始後反而頻率還較低。

然後今年2014年至今,才經過23天就已經出現了17篇報導,可以說是第二次的高峰。可能跟今年冬季的寒流較為持續,及中國跨境傳播的空氣污染物增加的緣故。

但監測技術準確度的穩定性增加,以及常規監測的制度化,我認為還是對於PM2.5的出現頻率還是有所影響。因為監測數據的資訊公開,使得公眾能夠無償的利用即時監測數據,建構即時空氣品質資訊揭露的網站,[20]而且透過圖像式的表現方式,讓閱聽者能夠一目了然知道說目前全台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區域在哪,空氣最好的區域又在哪?(見圖五)

圖五:公眾自行建構之空氣污染即時監測資訊網站,圖為PM2.5監測數據。

這樣的資訊揭露方式,來自於「零時政府」[21]這一個由網友自行建置的政府資訊公開專案,而這一個自行運作。這個網站的部落格「g0v.tw 台灣零時政府部落格」[22]簡介說明了他們的行動目的:

g0v.tw 是一個寫程式改造社會,致力於打造資訊透明化的社群。參與者有程式開發者、設計師、社會運動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文字工作者等,希望資訊透明化可以更進一步的改善台灣的公民環境。(g0v.tw 台灣零時政府部落格 2013

這樣的圖像式揭露方式,讓人一目了然在地圖上的顯著污染源。尤其是中部及南部的石化工業區,中台灣最大空氣污染源有二:麥寮六輕工業區、台中火力發電廠。南台灣的污染源位在高雄左營、林園、大社、仁武、後勁等石化工業區。

小結

空氣污染從一個在地層次的污染源,到全國層次、甚至是跨境傳播的國際層次,可以從兩方面來考察,一是監測技術的進步,二是工業技術造成的污染範圍的擴大。

監測技術的進步,讓人們能夠在地圖輕易的標定出污染源的位置,具體的空污程度。而工業技術進展下,生產力提昇,伴隨著污染能力也大幅上昇,使得污染物突破以往對於空污只會影響鄰近社區的想像,跨越了鄉鎮縣市而成為全國性的議題,如PM2.5

台灣在八輕國光石化一案吵的沸沸揚揚之前,公部門及社會大眾基本上對於PM2.5的污染幾乎是沒有認識的。幾乎在國光石化案爭議升溫的同時,PM2.5作為一個污染物,也逐漸地從醫界、環保署、公民團體(如地球公民基金會)到一般民眾,被慢慢的認識到。而這樣對污染物的認識,以及監控技術的制度化,再加上適當地資訊揭露的管道,其後續可能對於人們日常認知空污的影響,還值得我們繼續觀察下去。

參考資料

公共電視,2010,「我們的島」第571集,火燒台塑王國。816日。
朱淑娟,2013a,行政院扯環保署後腿,放水六輕空汙排放,雲林人怒告江宜樺。
http://shuchuan7.blogspot.tw/2013/02/blog-post_21.html
(取用日期:2013/5/25
朱淑娟,2013b,台塑告莊秉潔案程序庭終結,台塑:沒有個別管道的檢測資料。
http://shuchuan7.blogspot.tw/2013/02/blog-post.html
(取用日期:2013/5/25
自由時報,2013,〈環團︰六輕濫用燃燒塔 污染風險被低估〉。122日。
商業週刊,2010,〈八輕廠,2天將奪1條人命〉。628日。
詹長權,2012,《100年度沿海地區空氣汙染物及環境健康世代研究計畫期末報告》。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蘋果日報,2013a,〈六輕烯烴一廠停電跳車 燃燒塔冒火〉。717日。
蘋果日報,2013b,〈數據不實,南亞涉短繳2.5億空污費〉。125日。







[1] 引自2013/02/02訪談稿。
[2] 引自2013/02/01訪談稿。
[3] 引自2013/01/28訪談稿。
[4] 引自2013/02/02訪談稿。
[5] 引自2013/01/29訪談稿。
[6] 訪談時間闕漏。
[7] 引自2013/01/28訪談稿。
[8] 指製程出問題。
[9] 引自2013/07/05訪談稿。
[10] 引自2013/07/05訪談稿。
[11] 華亞汽電廠偽造不實資料,環保局配合檢方偵辦。http://www.nownews.com/2011/04/21/320-2706437.htm(取用日期:2013/5/25
[14] 林怡瑩,2013,「科技、風險與社會」課程 校外教學紀要。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
[15] 引自2013/01/31訪談稿。
[16] 引自2013/02/02訪談稿。
[17] 引自2013/01/31訪談稿。
[18] 引自2013/01/28訪談稿。
[19] http://taqm.epa.gov.tw/taqm/zh-tw/PsiMap.aspx
[20] http://g0v.github.io/twgeojson/air.html
[21] http://g0v.tw/
[22] http://blog.g0v.tw/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