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經區系列]醫療階層化不是陽春麵加滷蛋(黃致翰/醫師/衛生政策法律研究生、陳亮甫/醫勞小組執委、廖偉翔/成大醫學系七年級)


拜讀高雄醫學大學國際長鄭丞傑在蘋果論壇〈別動輒指控醫療階級化〉一文,令筆者頗有感觸。自去年底鄭醫師便不斷撰文為國發會「自由經濟示範區」背書,並且出席各公聽會等會議場合表達意見。鄭醫師急切想要推廣台灣進步醫療、為台灣留住醫療專才的苦心令人感佩,但回到其《別》文,還是有許多概念需要釐清。

在鄭的大作當中,「陽春麵」的比喻活靈活現,的確倘若消費者願意花錢多加一顆滷蛋、多點一份滷味甚至升級成牛肉麵,都是無可厚非的,但我們必須同時顧及那些只點的起陽春麵的消費者也能吃得飽。回到台灣的現實醫療環境,偏鄉民眾、身障罕病病友、貧苦家庭們真的有吃飽嗎?真實的狀況是,陽春麵不僅漲價,甚且縮水,而廚師們領到的薪水也越來越低、工作時間越來越長,最後被隔壁的義大利麵店高薪挖角。

細看鄭醫師所極力推薦的國際醫療特區,真的只是讓消費者多了一個加料的選擇嗎?實際上,國際醫療以營利部門為主導,吸收國內較有經驗的次專科醫師以及醫美、健檢相關科別醫師進入,並且規定只能以報備、支援等方式進入特區執業,在醫師不可能行影分身之術的狀況下,鬆動原先醫事人力結構是既成事實。其次,「前店後廠」的規範實施以後如何控制區外醫院不會挪用原先的資源優先給國外貴客使用,顯然衛福部除了「嚴格規範」以外也提不出其他說詞。

再者,進入特區開設醫院的醫療財團,是否在國內原先的健保醫院賺國人的健保費一手,轉投資進入特區牟利,目前沒看見衛福部有何明文審核規範。最後,為政者不斷說這個政策是替台灣留住醫學人才,但實際上享有此福利的醫事勞工又有多少?或者只有金字塔頂端的零頭才有資格進入?根據目前衛福部的說詞,只會允許設立兩處國際醫療機構,既要控制規模讓國際醫療不至於衝擊國人就醫權益,又要擴大規模讓更多醫師受益,這個「陽春麵combo方案」如今聽起來自相矛盾。

今天的「陽春麵慘劇」來源為何,筆者以為政府與資方皆難辭其咎,一套跛腳的全民健康保險,和一群如狼似虎的店老闆,極盡所能在過程裡剝消費者的皮,收益卻沒有在廚師們的待遇上頭反映。筆者無心與鄭醫師討論「差異化」與「階層化」的文字遊戲,只是想提醒醫界前輩這種滑坡效應的可怕-國際醫療一旦鬆綁,要如何避免有消費者連麵湯都喝不到的狀況,應該是吾輩應該一同努力的。

本篇原載於《蘋果日報即時新聞》之《即時論壇2014年05月08日13:57
圖片來源: http://buy.gomaji.com/store-detail.php?store_id=31330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