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政策]檢視各縣市長候選人提出的醫療政策(鄭雅文)
一、醫療與健康的不平等現況
醫療是基本人權;台灣有全民健保,但繳交同樣的保費,居住於不同區域的民眾,卻有相當不均等的醫療資源與醫療品質。從衛福部統計資料可發現,縣市之間的醫療資源與健康狀況有顯著的不平等:以醫師人數來看,台北市每萬人口擁有33位醫師,但在金門、新竹縣、苗栗縣等地區,每萬人口卻不到10位。
在健康指標方面,台北市擁有全台最高的平均餘命(男性80.2歲、女性85.6歲),而台東縣居民的平均餘命最短(男性70.9歲、女性79.5歲),男性相差將近10歲,女性相差6歲。在嬰幼兒健康方面,台東縣、花蓮縣、屏東縣、南投縣的1歲以下嬰兒死亡率偏高;在癌症方面,嘉義縣、雲林縣、台東縣的癌症死亡率偏高;在心臟疾病與腦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方面,台東縣與花蓮縣分居全台最高;在事故傷害死亡率方面,台東縣最高,花蓮縣次之;自殺是心理健康的指標之一,可發現嘉義縣、南投縣與基隆市的自殺死亡率最高,大約比台北市高出了2.5倍。
每萬人口醫師數
|
男性平均餘命
|
女性平均餘命
|
嬰兒死亡率(每千人)
|
癌症死亡率(每十萬人口)
|
心臟疾病死亡率(每十萬人口)
|
腦血管疾病死亡率(每十萬人口)
|
事故傷害死亡率(每十萬人口)
|
自殺死亡率(每十萬人口)
|
|
新北市
|
12.08
|
77.58
|
83.72
|
3.8
|
160.4
|
62.7
|
36.5
|
17.2
|
14.0
|
臺北市
|
33.01
|
80.18
|
85.63
|
3.7
|
183.6
|
77.4
|
45.2
|
15.1
|
9.7
|
臺中市
|
20.27
|
76.69
|
82.40
|
3.3
|
171.3
|
57.7
|
40.1
|
27.1
|
12.6
|
臺南市
|
17.26
|
75.71
|
82.29
|
3.2
|
224.5
|
72.7
|
53.3
|
32.4
|
16.8
|
高雄市
|
20.19
|
75.34
|
82.01
|
4.6
|
203.8
|
69.2
|
45.2
|
29.3
|
16.2
|
宜蘭縣
|
13.98
|
75.92
|
82.70
|
4.3
|
223.8
|
115.8
|
68.0
|
37.7
|
18.1
|
桃園縣
|
17.26
|
77.10
|
83.10
|
3.8
|
145.6
|
60.8
|
45.5
|
24.8
|
15.6
|
新竹縣
|
8.24
|
76.12
|
82.68
|
4.8
|
150.8
|
82.7
|
60.1
|
35.7
|
13.3
|
苗栗縣
|
9.87
|
75.20
|
82.61
|
4.0
|
215.0
|
89.4
|
73.5
|
43.2
|
18.2
|
彰化縣
|
14.90
|
76.13
|
83.28
|
2.2
|
202.2
|
88.3
|
48.9
|
35.4
|
17.6
|
南投縣
|
12.24
|
74.02
|
81.91
|
6.3
|
218.4
|
104.3
|
62.7
|
45.3
|
24.5
|
雲林縣
|
12.35
|
74.30
|
82.01
|
3.3
|
275.3
|
110.0
|
65.1
|
45.0
|
18.6
|
嘉義縣
|
13.08
|
75.01
|
82.52
|
3.8
|
280.4
|
108.9
|
69.8
|
41.4
|
24.6
|
屏東縣
|
13.00
|
72.86
|
80.76
|
5.9
|
226.3
|
100.1
|
66.6
|
47.0
|
18.5
|
臺東縣
|
12.28
|
70.86
|
79.50
|
9.1
|
264.3
|
130.8
|
64.7
|
65.2
|
19.5
|
花蓮縣
|
23.48
|
72.76
|
80.95
|
6.4
|
231.7
|
106.4
|
79.2
|
48.1
|
16.1
|
澎湖縣
|
14.14
|
76.58
|
82.56
|
1.2
|
246.9
|
128.5
|
43.2
|
29.1
|
10.0
|
基隆市
|
17.98
|
75.78
|
82.17
|
4.2
|
202.4
|
76.9
|
53.5
|
29.5
|
21.0
|
新竹市
|
17.78
|
77.27
|
83.50
|
3.7
|
169.9
|
83.7
|
43.8
|
19.9
|
12.2
|
嘉義市
|
31.49
|
77.12
|
82.85
|
4.0
|
208.8
|
66.4
|
42.4
|
25.5
|
12.9
|
金門縣
|
5.63
|
-
|
-
|
2.3
|
173.6
|
64.2
|
25.7
|
24.8
|
13.7
|
連江縣
|
18.91
|
-
|
-
|
-
|
230.0
|
76.7
|
17.0
|
25.6
|
17.0
|
表一、醫療資源與主要疾病死亡率之縣市差異(2013年衛福部資料)
從上述資料我們可發現,較貧窮的區域,不僅醫療資源匱乏,也是疾病負荷與醫療照顧需求較高的地區。如何均衡區域發展、保障偏遠地區或弱勢民眾的醫療權益、降低健康不平等,是政府必須負起的責任。
二、縣市長候選人的醫療政策
這次「翻轉選舉運動」發出問卷,針對如何改善醫療環境、改善區域間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等問題,詢問22個縣市首長候選人的看法與政策因應。但僅有約四成的候選人回覆或在選舉文宣中提到醫療相關政見,但是草率回覆的不在少數,僅有少數候選人詳細說明政策規劃。
首都台北市的7位候選人,只有柯文哲、連勝文與馮光遠三人提出具體的醫療政見,其中只有馮光遠提及醫療勞動條件與城鄉差距問題,他具體建議為,由市府成立基金,將醫院盈餘用於改善勞動條件與發展社區醫療之上;也只有馮光遠對於醫療資源的城鄉差距做回應,指出此問題需從中央政府從整體國土規劃著手,而台北市應扮演支援與協助角色。
(圖片來源:http://www.hearttaipei.tw/)
柯文哲的醫療政策重點包括:推動家庭醫師制度、健全急救醫療體系、普設自動體外電擊器、將市立聯合醫院定位為社區醫院、在市立醫院建立個案管理系統、降低加護病房佔床率、鼓勵市立醫院發展為特色醫院、推動電子化醫療管理系統、建立社區老人照顧系統、對獨居長者提供到宅服務等等。但對於如何具體落實上述政策,尚未有詳細規劃。而對於如何改善醫事人員的勞動條件、如何降低醫療密集區的惡性競爭問題,並未做著墨。
(圖片來源:http://kptaipei.tw/?page_id=3885)
連勝文的醫療政見包括五個重點,包括:建立銀髮照顧單一窗口以整合醫療/社政/衛政資源;強化市立醫院的社區角色與責任;提升市醫醫療品質;結合溫泉、茶園等觀光資源發展觀光醫療旅遊產業,以掌握商機;推廣「台北卡」,市民用於健康促進活動可享健康點數並可用於折抵現金或兌換禮品。上述政見內容不僅空洞瑣碎,且把觀光醫療、「台北卡」等行銷策略當成醫療政策,顯得相當突兀。
(圖片來源:http://www.taipeihope.tw/issue/issue-list/official-policy/topic/558.html)
在其他縣市方面,僅有少數候選人對醫療政策提出具體的政見。對於偏遠地區醫療資源不足問題,候選人大都提出「由大醫院負責指定區域、巡迴醫療車、復康巴士與就醫交通補助」等策略,但並未詳加說明資源如何籌措、經費預算如何編列、應有哪些配套措施。其中,僅有台南市長候選人賴清德對於如何執行,有作比較具體的說明。另有有不少候選人提出「免費施打疫苗」、「補助接種疫苗掛號費」、「免費提供老人假牙費用」等政見。
在醫療勞動環境方面,僅有台北市長候選人馮光遠與嘉義市長候選人陳以真提及。陳以真的具體政見為,輔導醫療護理從業人員成立工會、改善勞動條件。
將商業化的觀光醫療作為醫療政策主軸的候選人,則為台北市長候選人連勝文、花蓮縣長候選人傅崑萁以及宜蘭縣長候選人邱淑媞。
離島地區的縣長候選人大都以「免繳健保費」、「補助健康檢查」、「免費注射疫苗」、「補貼交通費」為政見;有關離島地區的醫療資源不足問題,則提出交通轉運服務、公費生與本島醫院支援機制等政見,但金門縣長候選人許乃權則提出將病患送至中國大陸就醫的方案。
三、評論
醫療分布不均的問題應由中央政府做全面規劃,但在縣市層級,仍有許多可著力之處。台北市相較於其他縣市,是屬於醫療資源相當充沛的地區。我們認為,台北市應積極落實分級分層醫療、建立家庭醫師制度,並應以較符合先進國家水準的醫護病比,積極改善醫事人員過勞問題、改善醫事人員勞動權益,以成為其他縣市醫療改革的標竿。台北市更應積極思考如何協助其他縣市,以改善區域差距。
(圖片來源:https://www.tafm.org.tw/ehc-tafm/s/index.htm?co=vip)
在其他縣市方面,一些候選人提出將強化衛生所、衛生中心與公立社區醫院功能,並將加強公共交通運輸設施與服務,以確保偏遠地區民眾的醫療可近性,值得肯定。然而,對於夜間的急重症就診需求方面,則少有候選人提及。
部分候選人提及將爭取新設醫院、醫學中心或醫療園區,少數候選人主張設置國際醫療醫院;但是新設醫院是否符合醫療網區域規劃,需要謹慎的評估。
各縣市的醫療需求不同,但大多數候選人並未具體評估民眾健康需求,亦未對不同社會屬性的族群作分析。我們認為,縣市長候選人的施政方向,必須以社區民眾的需求為主軸;地方政府應積極建立社區健康服務體系。
基於醫療政策的目的在於保障民眾就醫權,因此,以國際病人為主要客群的觀光醫院應列為產業發展政策,而不應將之視為醫療政策。
以發放補助、提供免費醫療為訴求的政見相當普遍,但並不恰當。我們認為,地方政府應妥善運用資源,用於長期的制度建置,而非短期的經費補貼。
另外,醫事人員的過勞問題嚴重,我們也呼籲縣市政府應重視此問題,強化勞動檢查以確保工作者身心健康與病患安全。
作者:鄭雅文(台大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
封面照片:http://www.cichb.gov.tw/other/job_detail.asp?job_dtl_id=A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