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山的「有機的健康促進」─聖母醫院的故事(余尚儒)


八八風災後,台東聖母醫院承租退輔會知本農場的土地,以有機栽種的方式,成立聖母健康農莊。健康農莊提供聖母醫院在偏鄉部落的8個老人送餐廚房「部落廚房」。部落廚房提供獨居老人送餐服務,讓老人家都可以吃到美味又健康的便當。同時聖母醫院也在台東市中心聖母健康會館,讓民眾認識無添加、低油少鹽的健康料理,聖母健康會館除了對外營業,也是聖母醫院的員工餐廳。然而聖母醫院的健康促進工程不僅於此。

老人送餐服務經費來自長照10年計畫和地方政府補助,然而,補助的狀況並不是很穩定。於是,其中一個由天主堂改建的部落廚房,也開始進行一項翻轉照顧與被照顧者的革命。福島核災後,為追求可持續發展的社會,日本經濟學者內橋克人提出, FEC自給圈概念,即食物與農業F(food)、能源E(energy)、照護C(care),廣義的福祉與社會互助,這三者的自給自足,成為日本合作社共同願景,更是任何地區發展自給自足事業及社會永續的軸心。想不到這樣的觀念,台灣的後山,已經有人悄悄地在實踐中。

位於海岸山脈的泰源部落,老人家把自己休耕30年的土地,無償提供聖母醫院種植安全而無毒的米和蔬菜,這些農場被稱為「喜樂農場」,而產出則稱為「恩典米」。恩典米除販售之外,也提供給部落廚房做美味又健康的便當。在泰源天主堂,聖母醫院也成立一處名為「泰源健康活力站」的社區健康關懷據點,這裡是聖母醫院進行社區營造和健康促進的基地,也是居家服務、居家護理師休息的補給站,更是部落健康活動的中心。

從公共衛生的角度來看,聖母醫院預防「病從口入」,從土壤到餐桌的做法,相較傳統以疾病篩檢和強調健康行為的健康促進,姑且稱之為「有機的健康促進」(Organic Health Promotion),在食安危機的今天,顯的格外有意義。「有機的健康促進」值得政府有關單位好好研究推廣,甚至調整預防保健政策。預防應該從「廚房」開始。

(作者為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理事)


本文原載於《獨立評論@天下》,網址: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2396
圖片來源: http://www.geograph.org.uk/photo/827765

熱門文章